播种与孕育:重述中国传播学的第一个10年

被引:2
作者
胡翼青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传播学; 学科; 施拉姆; 沟通学; 《新闻广播电视研究》; 《新闻学刊》;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如果从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郑北渭教授发表的《公共传播学的研究》算起,2008年,中国传播学30而立。30年来,传播学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传播学已从1982年第一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时的"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景况,发展到今天年出版研究著作上百部、发表论文2万多篇、研究队伍超过1万人的繁荣景象。当然,中国传播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低水平重复以及理论创新的匮乏,使较多研究成果难免有学术泡沫的嫌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传播学术研究,积累理论资源,建构学说价值体系和批判性思考,准确评价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功过是非,从而促进传播研究由量变转向质变,200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立项了重大课题:《中国传播学研究30年通鉴1978—2008》。该课题从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环境、传播学教育与学科建设、研究领域与相关主题、主要学术活动组织与阵地、研究群体与代表作、跨学科的传播学研究、反思与争鸣等7个方面入手,从已有成就和存在缺憾两个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传播学在中国大陆30年来的发展面貌。本刊选登的3篇论文就是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它们站在研究群体与代表作的角度,从历史文本入手,分析每一阶段中国传播学的成果与缺憾,以求客观地描绘30年来中国传播学的学术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