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的危害与防治

被引:81
作者
常允新
朱学顺
宋长斌
卫政润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济南
[2] 不详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地质环境; 污染; 灾害; 煤矸石; 山东省;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1.02.008
中图分类号
TD849.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历史悠久 ,在数 10年的开采过程中 ,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 ,煤矸石危害是其中之一。境内各煤矿矸石堆存量达 6 6 5 1万m3,占地 3790 0hm2 。侵占大量耕地、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 ,破坏地质地貌景观。矸石堆单体过大 ,形成矸石山 ,已引发渣石流和坍塌事故。 1980年以来 ,因此致死 19人 ,伤多人。浸溶试验结果表明 ,矸石淋滤液中SO42 - 、F- 、Mo、Se、总硬度、pH等成份或指标偏高 ,甚至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88)中的Ⅲ类水标准 ,局部已对水环境构成污染。煤矸石有害可溶物因地质条件、浸泡时间、堆放时间不同而变化 ,风化、侵蚀可导致有害可溶物的增加。莱芜煤田矸石堆附近土壤中的硫、氟、汞等成份比对照点偏高 ,但低于山东省土壤成份背景值。对莱芜煤田煤矸石抽样监测 ,其放射性低于国家《放射性防护规定》 (GBJ8- 74)的标准。矸石堆露天堆放过程中 ,粉尘及自燃产生的气体 ,污染大气环境。淄博矿区岭子煤矿矸石堆附近因此形成酸雨。“以防为主 ,综合利用”是矸石危害防治的原则 ,煤矸石中含有煤粉、黄铁矿、高岭石等 ,检选这些有用矿产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可防止矸石自燃和淋滤液污染 ,文中对其反应过程做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