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煤气化技术及发展前景

被引:1
作者
郭红军
王昌
崔满堂
张超
刘永朕
张乾龙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太阳能; 煤炭气化; 低损耗; 低污染; 能源存储;
D O I
10.13226/j.issn.1006-6772.2012.04.018
中图分类号
TQ546 [气化工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太阳能水煤气实验,研究了温度、反应物成分、气流速率等因素对煤气转换率的影响。经多次实验测得混合气中H2,CO和CO2的组分比,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反应不稳定,H2转化率较高,生成少量CO;随温度升高,H2转化率缓慢降低,CO和CO2相互转化明显,在1000~1050℃范围内煤炭转化率最高,近似99%,其中H2约占49%。在煤气转化过程中,升高温度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有效气体的转化率;降低氧气含量可使反应简单,促进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持续进行,可进一步提高煤气生成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J].
张辉 ;
罗玉 ;
宋美华 ;
韩璞 .
辽宁化工, 2011, 40 (06) :601-603+607
[2]   煤化工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 [J].
白富鑫 .
当代化工, 2010, 39 (04) :461-463
[3]   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前景 [J].
朱劼 ;
阚士凯 .
山西焦煤科技, 2010, 34 (07) :54-56
[4]   煤炭气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工业化前景 [J].
赵勇 .
化肥设计, 2009, 47 (02) :7-9+16
[5]   煤炭深加工技术及应用 [J].
熊道陵 ;
李金辉 ;
钟洪鸣 .
洁净煤技术, 2009, 15 (02) :11-14+35
[6]   在流化床气化炉中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的研究(Ⅰ)——以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生产低热值燃气 [J].
王立群 ;
张俊如 ;
朱华东 ;
周浩生 ;
宋旭 ;
王同章 .
太阳能学报, 2008, (02) :246-251
[7]   国外氢气生产技术分析 [J].
王桂芝 .
化工技术经济, 2006, (06) :47-50
[8]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J].
柳少波 ;
洪峰 ;
梁杰 .
天然气工业, 2005, (08) :119-122+17
[9]   谈煤炭气化技术及其发展 [J].
杨向忠 .
陕西煤炭, 2004, (02) :15-16+21
[10]  
煤气化生产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许祥静,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