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云南松苗木优良性状评价效果的时间效应

被引:5
作者
魏巍 [1 ]
李根前 [1 ]
许玉兰 [1 ,2 ]
陈诗 [1 ]
吕学辉 [1 ]
蔡年辉 [1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苗木质量; 评价效果; 最佳时间; 云南松; 生长期; 早期选择;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2.02.022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生长周期为1 a的云南松实生苗定株苗高、地径动态生长量数据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对两个性状进行优良程度评价,以7个基本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判断不同时间优良性状评价的效果,并总结评价效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两个性状在生长过程中的最佳评价时间点。结果表明:(1)在不同时间对苗高和地径的优良程度进行评价,判断其效果的7个基本指标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规律。(2)构建综合指标可以直观体现评价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据此趋势初步确定苗高最佳评价效果的时间范围在157~187 d,地径最佳时间范围在235~265 d。(3)通过与生长过程偶联分析发现:分别在t1、t0、t2三个生长特征点进行苗高、地径评价,其最终性状皆因评价时间不同而产生差异:H(t1)=8.821~9.024 cm,H(t0)=9.987~10.193 cm,H(t2)=10.435~10.476 cm;D(t1)=5.122~5.225 mm,D(t0)=5.187~5.280 mm,D(t2)=5.590~5.842 mm。(4)苗高、地径的最佳评价时间点皆在各自的生长后期,但两性状的生长特征点以及最佳评价时间点并不同步,苗高最佳评价的时间点在t2=150 d后,而地径在t2=211 d后。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J].
孙慧彦 ;
刘勇 ;
马履一 ;
贾忠奎 ;
康瑶瑶 ;
金虎范 ;
祝燕 ;
侯炳柱 ;
尹凤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6) :176-180
[2]   苗龄差异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 [J].
李莲芳 ;
韩明跃 ;
段辉 ;
杨伟斌 ;
李卫冲 ;
龚建斌 ;
郑树红 ;
黄智敏 ;
许萍波 ;
苏俊武 ;
郑畹 ;
冯志伟 .
西部林业科学, 2009, 38 (01) :8-14
[3]   云南松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 [J].
黄永祥 ;
蔡年辉 ;
李根前 .
陕西林业科技, 2008, (01) :11-14
[4]   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 [J].
孙晓梅 ;
张守攻 ;
周德义 ;
王效东 ;
丁彪 ;
刘素梅 .
林业科学, 2008, (01) :77-84
[5]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J].
郑仁华 ;
杨宗武 ;
施季森 ;
黄德龙 ;
黄秀美 .
林业科学, 2003, (S1) :179-183
[6]   云南松壮苗培育与幼林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J].
舒筱武 ;
郑畹 ;
李思广 ;
尹晓兵 ;
马永涛 ;
张荣 ;
刘丽 ;
崔茂光 ;
张伯良 .
云南林业科技, 2000, (04) :1-9
[7]   石屏小白得林区云南松工程造林成效初析 [J].
何文庆 ;
卫银 .
云南林业科技, 2000, (03) :16-22
[8]   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J].
郑畹 ;
舒筱武 ;
冯弦 .
云南林业科技, 1998, (03) :13-18
[9]   油松生长早期选择的研究 [J].
杨培华 ;
郭俊荣 ;
谢斌 ;
王亚峰 ;
李悦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 (01) :18-23
[10]   中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Ⅳ)──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关系 [J].
刘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04)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