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被引:7
作者
蒋胜韬 [1 ]
王三秀 [1 ]
万金保 [2 ]
机构
[1] 浙江台州学院
[2] 南昌大学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 微环境; 微生物学; 生物脱氮; 好氧反硝化;
D O I
10.13990/j.issn1001-3679.2008.06.022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降低设备运行费用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微环境理论、微生物学理论和中间产物理论方面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05 / 909+945 +9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J].
吕其军 ;
施永生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 (06) :91-95
[2]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J]. 冯叶成,王建龙,钱易.上海环境科学. 2002(09)
[3]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J]. 冯叶成,王建龙,钱易.上海环境科学. 2002 (09)
[4]   有机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 [J].
胡宇华 ;
丁富新 ;
范轶 ;
陈筛林 ;
杨海光 ;
邢新会 .
环境工程, 2001, (04) :17-20+2
[5]   MBR中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 [J].
邹联沛 ;
刘旭东 ;
王宝贞 ;
范延臻 .
环境科学, 2001, (04) :51-55
[6]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附视频 [J].
邹联沛 ;
张立秋 ;
王宝贞 ;
王琳 .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06) :10-14
[7]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J].
赵宗升 ;
刘鸿亮 ;
李炳伟 ;
袁光钰 .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05) :24-28
[8]   高氨氮味精废水的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研究 [J].
方士 ;
李筱焕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1) :79-83
[9]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J].
李丛娜 ;
吕锡武 ;
稻森悠平 .
给水排水, 2001, (01) :22-24+1
[10]   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J].
吕锡武 ;
李峰 ;
稻森悠平 ;
水落元之 .
给水排水, 2000, (04) :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