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本刊向读者隆重推出“名家论坛”栏目,首篇为罗怀臻先生的赐稿《淮剧百年,路在何方》。罗怀臻,河南许昌县人,195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市。现为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指导,一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当代著名剧作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入才,文化部“全国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授予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自上世纪80年代起,罗怀臻先生致力于“传统戏剧现代化”和“地方戏剧都市化”的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主要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昆剧《班昭》、《一片桃花红》;京剧《西施归越》、《宝莲灯》、《李清照》;越剧《梅龙镇》、《青衫·红袍》、《蛇恋》;甬剧《典妻》;豫剧《凤山行》;黄梅戏《长恨歌》、《孔雀东南飞》;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出版个人剧作选集《西施归越》、《九十年代》。作品曾4次获得“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5次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优秀编剧奖”;3次获得中国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剧作奖”;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昆剧《班昭》、甬剧《典妻》被授予“中国戏曲学会奖”;昆剧《班昭》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部分剧作被译为英、法、日等国文字出版演出。胡锦涛同志曾在观看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时称赞有加:“这出戏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民族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结合,中国戏曲越往前走,越会感受到这出戏留下的深远影响”。愿罗怀臻先生在本刊发表的《淮剧百年,路在何方》作为本栏目的开山之作,引来国内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在此“华山论剑”,让思想碰撞为灵感火花,照亮中国戏剧发展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