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气对煤层气可采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郭红玉 [1 ,2 ]
符超勇 [1 ]
拜阳 [1 ]
马俊强 [3 ]
苏现波 [1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3]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产气; 可采性指标; 资源条件; 等温吸附; 孔隙结构; 采收率; 含气饱和度; 临储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7 [气田开发与开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层气开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生物甲烷代谢对煤层气开采指标的影响,选择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了生物代谢模拟实验。通过生物产气数据、代谢前后煤样等温吸附和孔隙结构等参数测试,计算煤层气的采收率、含气饱和度、临储比等开采性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煤层生物产气能提高煤层气资源量,但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生物产气量逐渐下降,同时煤的亲甲烷能力也降低;2生物产气对煤储层孔隙结构有明显的改善,其大孔数量和总孔容两个指标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煤储层的孔渗性;3生物产气后煤储层的临界解吸压力、含气饱和度与采收率等开采指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南义马千秋矿和山西柳林沙曲矿煤样的含气饱和度提高的幅度较大,山西西山官地矿煤样的变化幅度次之,但总体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认为,煤层生物产气不但能增加煤层气资源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煤层的可采性。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煤层气生物工程现场实施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煤中显微组分对生物甲烷代谢的控制效应 [J].
宋金星 ;
郭红玉 ;
陈山来 ;
夏大平 ;
王三帅 ;
苏现波 .
天然气工业, 2016, 36 (05) :25-30
[2]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J].
张艳玉 ;
李延杰 ;
孙晓飞 ;
白需正 ;
苏玉亮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 (04) :141-146
[3]   煤储层条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某区块为例 [J].
白生宝 ;
王凤琴 ;
杜厚余 ;
王娟 ;
任攀虹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 38 (02) :47-50+6
[4]   如何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 [J].
朱庆忠 ;
左银卿 ;
杨延辉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2) :106-109
[5]   生物甲烷代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 [J].
夏大平 ;
郭红玉 ;
马俊强 ;
司青 ;
苏现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07) :1097-1102
[6]   煤发酵制生物氢和甲烷的模拟实验 [J].
苏现波 ;
陈鑫 ;
夏大平 ;
司青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5) :179-185
[7]   氧化还原电位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J].
夏大平 ;
陈鑫 ;
苏现波 ;
吴昱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11) :107-110+125
[8]   褐煤本源菌在煤层生物气生成中的微生物学特征 [J].
王爱宽 ;
秦勇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6) :888-893
[9]   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思路 [J].
孙平 ;
刘洪林 ;
巢海燕 ;
王一兵 .
天然气工业, 2008, (03) :19-22+135
[10]   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 [J].
叶建平 ;
冯三利 ;
范志强 ;
王国强 ;
William DGunter ;
Sam Wong ;
John RRobinson .
石油学报, 2007, (04)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