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粘土矿物对油气二次运移过程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
周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
周波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晓容
[
2
]
王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
王毅
[
1
]
机构
:
[1]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运移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地质论评
|
2007年
/ 05期
关键词
:
油气运移;
粘土矿物;
核磁共振;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2007.05.014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油气运移含油饱和度变化,首次获得了玻璃珠孔隙介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含量变化时油饱和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得到以下结论:①油气运移通道具有不均一性,但随着粘土含量的增加,油气运移通道上残余油饱和度增加,初始部分(指实验中油未发生运移时油占据的部分)残余油的含油饱和度亦增加;②由于初始部分残余油饱和度和运移通道上的残余油饱和度都变大。因此,粘土矿物的存在,使得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最终降低了油气聚集的效率,不利于油气运移聚集。
引用
收藏
页码:704 / 707+730 +7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油气运移路径观察与分析中的应用
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苗盛
张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张发强
李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李铁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晓容
侯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侯平
[J].
石油学报,
2004,
(03)
: 44
-
47
[2]
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
张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发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晓容
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苗盛
王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为民
周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波
[J].
地质科学,
2004,
(02)
: 159
-
167
[3]
微观渗流实验力学及其应用.[M].黄延章;于大森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
1
→
共 3 条
[1]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油气运移路径观察与分析中的应用
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苗盛
张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张发强
李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李铁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晓容
侯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侯平
[J].
石油学报,
2004,
(03)
: 44
-
47
[2]
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
张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发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晓容
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苗盛
王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为民
周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波
[J].
地质科学,
2004,
(02)
: 159
-
167
[3]
微观渗流实验力学及其应用.[M].黄延章;于大森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