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主应力方向对饱和松砂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26
作者
:
栾茂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栾茂田
[
1
]
许成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成顺
[
1
]
何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何杨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莹
[
1
]
李木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及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木国
[
2
]
机构
:
[1]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及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岩土工程学报
|
2006年
/ 09期
关键词
:
主应力方向;
中主应力系数;
有效内摩擦角;
相变状态;
有效偏应力比;
广义剪应变;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U411.7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新开发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为30%的福建标准砂,在不排水条件下控制试验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中主应力系数、平均主应力保持不变,进行了单调剪切试验。以此着重探讨了主应力方向对有效内摩擦角、有效应力路径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主应力方向对在不排水条件下饱和松砂的单调剪切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85 / 10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的不排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郭莹.大连理工大学.2003, 04
[2]
静力与动力组合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栾茂田
许成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许成顺
郭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郭莹
何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何杨
李木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李木国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03)
: 81
-
86+93
[3]
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研发及应用
栾茂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栾茂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木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栋
崇金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崇金著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
(05)
: 670
-
675
←
1
→
共 3 条
[1]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的不排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郭莹.大连理工大学.2003, 04
[2]
静力与动力组合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栾茂田
许成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许成顺
郭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郭莹
何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何杨
李木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李木国
[J].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03)
: 81
-
86+93
[3]
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研发及应用
栾茂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栾茂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木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栋
崇金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崇金著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
(05)
: 670
-
67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