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技术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7
作者
生延超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紧密型技术联盟; 松散型技术联盟; 利益分配;
D O I
10.19629/j.cnki.34-1014/f.2008.08.037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不同的纵向技术联盟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形成机理,并由此影响利益分配。文章将纵向技术联盟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建立了基于分配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无限期界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进行逆向求解。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技术型中间投入品的交易价格,并且当紧密型纵向技术联盟的分成因子受到一定限制时,企业倾向于组建利益可重新分配下的更为紧密的纵向技术联盟。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下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煤电企业供应链为例 [J].
赵晓丽 ;
乞建勋 .
中国管理科学, 2007, (04) :70-76
[2]   基于伙伴学习差异的联盟演化机理研究 [J].
任旭 ;
刘延平 .
生产力研究, 2007, (01) :115-117
[3]   供应链合作的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J].
潘会平 ;
陈荣秋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06) :87-93
[4]   多供给方情形下物流联盟伙伴的利益分配 [J].
贺盛瑜 ;
郭晓林 .
中国流通经济, 2005, (05) :12-14
[5]   虚拟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机制研究 [J].
龚英 ;
张旭梅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3) :67-69
[6]   单一供给方情形下物流联盟伙伴的利益分配 [J].
郭晓林 ;
贺盛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09) :95-96
[7]   供应链中合作伙伴收益原则研究 [J].
叶怀珍 ;
胡异杰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 (01) :30-33
[8]   企业联盟高失败率的原因剖析与对策 [J].
王洋 ;
张子刚 ;
郭志东 ;
吴其伦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11) :98-100
[9]  
Conditi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petitive Alliances[J] . Maura Soekijad,Erik Andriessen.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 2003 (5)
[10]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technology alliances by entrepreneurial firms [J].
Steensma, HK ;
Marino, L ;
Weaver, KM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 (05) :95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