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建立压力负荷型和容量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比较各种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法和主动脉缩窄法分别复制容量负荷型和压力负荷型心脏肥大大鼠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心脏称量以及组织切片等多种方法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手术组模型心脏重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动静脉瘘手术组1周时左心室内径及容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0·67±0·03)cmvs(0·60±0·20)cm,(0·69±0·10)mLvs(0·50±0·04)mL,P<0·01],相对室壁厚度(RWT)在手术组明显小于假手术组(0·46±0·05vs0·55±0·05,P<0·01);主动脉缩窄手术组1周时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0·20±0·03)cmvs(0·16±0·02)cm,P<0·01;(0·20±0·03)cmvs(0·16±0·02)cm,P<0·01],RWT明显大于假手术组(0·71±0·17vs(0·56±0·12,P<0·05),+dp/dtmax明显增加(4886±1304vs3674±325,P<0·05)。2周时上述参数变化更为显著。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和主动脉缩窄方法成功复制了容量负荷型和压力负荷型大鼠心脏肥大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可较全面地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其中RWT是两种模型都敏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