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

被引:35
作者
武富礼 [1 ]
王变阳 [1 ]
赵靖舟 [1 ]
刘海波 [2 ]
李广涛 [1 ]
陈明奇 [1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类型; 主控因素; 油源条件; 盖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自下而上依次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构造油藏。对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藏条件及盆地勘探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油藏序列的形成受生油、油气运移、储盖组合特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油源条件是形成本区油藏序列的主要控制因素,圈闭与油源岩的纵向距离是决定油源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盖层品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 [J].
武富礼 ;
赵靖舟 ;
闫世可 ;
郭德运 ;
杨县超 ;
曹金舟 ;
孟祥振 .
石油学报, 2007, (03) :23-26+31
[2]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J]. 赵靖舟,蒙晓灵,杨县超,武富礼.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1)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J].
武富礼 ;
李文厚 ;
李玉宏 ;
席胜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07-315
[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3) :229-235
[5]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
[6]   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 [J].
张莉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2) :21-24
[7]   陕北地区大型三角洲油藏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应用 [J].
杨华 ;
付金华 ;
喻建 .
石油学报, 2003, (03) :6-10
[8]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J].
邸领军 ;
张东阳 ;
王宏科 .
石油学报, 2003, (02) :34-37
[9]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排油能力实验及其形成煤成油可能性探讨 [J].
罗霞 ;
李剑 ;
胡国艺 ;
伍大茂 ;
李志生 ;
张英 ;
姚建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1) :76-80
[10]   陕甘宁盆地延长统区域裂缝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曾联波 ;
郑聪斌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4)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