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的超微病理变化

被引:2
作者
刘晓城,汪琼玲,唐望先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急性;线粒体;超微病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50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本文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肾小管的超微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由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两部分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变化和功能障碍是缺血损伤的早期病理特征。再灌注时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且与氧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完整的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基底膜上的脱离是缺血性急性肾功衰时肾小管损伤的表现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急性肾衰发病机理的新进展——肾小管上皮细胞粘附性改变 [J].
侯凡凡 ;
张训 .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3, (06) :263-266
[2]   氧自由基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J].
张帆 ;
王家(马龙)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89, (04) :199-202
[3]   微量指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快速测定法的研究 [J].
丁克祥 ;
钟水先 ;
姚树人 .
老年学杂志, 1987, (02) :42-44
[4]   过氧化脂质TBA显色的三种方法学比较 [J].
陈顺志 ;
金有余 ;
李常淳 ;
张增权 .
临床检验杂志, 1984, (04)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