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黄土剖面系列链烃化合物的分布与古气候意义

被引:6
作者
颜备战
贾蓉芬
胡凯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黄土剖面; 链烃化合物; 弱古土壤化层; 古气候; 陕西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8.02.009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用GC-MS分析了陕西渭南阳郭剖面S0-L1-S1层段代表性样品的链烃组分与分布。古土壤和黄土亚层中正烷烃呈不对称双峰分布,前组峰位于C16-C24,主峰为C18(WN48样号为C20)。后组峰(C25-C37)高于前组峰,主峰为C31,CPI值为2-4。检测到5个系列的支链烷烃和一个系列的单烯烃。弱古土壤化层(L1-2,L1-4)正构烷烃前组峰几乎没有,CPI为5-6,支链烷烃及烯烃含量相对最低,表明该层形成于湿冷气候。还讨论了影响黄土地区古气候演变的冷湿气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剖面地球化学指标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 [J].
文启忠,刁桂仪,贾蓉芬,孙继敏,周厚云 .
地球化学, 1996, (06) :529-535
[2]   黄土地区气候演变的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J].
贾蓉芬 ;
赵林 ;
刘友梅 ;
文启忠 .
地理科学, 1996, (02) :97-105
[3]   黄土高原南缘10万年以来的植被——陕西渭南黄土剖面的花粉记录 [J].
孙湘君 ;
宋长青 ;
玉琫瑜 ;
孙孟蓉 .
科学通报, 1995, (13) :1222-1224
[4]   渭南黄土沉积中十五万年来的古土壤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J].
郭正堂,刘东生,安芷生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256-269
[5]   植物硅酸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及其在渭南晚冰期以来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吴乃琴,吕厚远,孙湘君,郭正堂,刘嘉麒,韩家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270-279+288-289
[6]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J].
傅家谟 ;
盛国英 .
第四纪研究, 1992, (04) :306-320
[7]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文启忠等著, 1989
[8]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