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缘西域组的底界、时代、成因与变形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52
作者
陈杰
尹金辉
曲国胜
张克旗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缘; 西域组; 岩石地层划分; 穿时特征; 变形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代表性剖面的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 ,以多重地层划分概念为指导 ,讨论了西域组地层的内涵、外延及变形过程。西域组为一套冲洪积扇相深灰色巨厚层块状砾岩堆积。与下伏阿图什组河流相苍棕色粉砂岩、泥岩层呈整合接触。西域组的顶、底界均具有穿时特征 ,其地质年龄在不同地点是不一致的。与阿图什组相比 ,西域组的古水流方向、沉积物源、沉积相和沉积速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一变化及大面积西域砾岩的出现 ,代表了后陆的强烈隆升和剥蚀 ,但此时前陆盆地则未发生明显构造变形 ,以强烈沉陷和沉积为主。阿图什组 -西域组的强烈褶皱变形即西域运动的起止时间及变形强度在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可能是不同的 ,在盆地西北缘的博古孜河约为 1 6~ 1 0MaB .P .,盆地北缘的库车河剖面约为 2 58~ 1 5MaB .P .,盆地西南缘的叶城剖面约为 3 6~ 1 3MaB .P .。这表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在时空上可能存在不均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用磁性地层学方法讨论西域组的时代
    滕志宏
    岳乐平
    蒲仁海
    邓秀琴
    边小卫
    [J]. 地质论评, 1996, (06) : 481 - 489
  • [2] 晚新生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周缘碎屑沉积物与周缘山系隆起时代对比
    邓秀芹
    [J]. 西北地质科学, 1996, (02) : 85 - 89
  • [3]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
    张培震
    邓起东
    杨晓平
    彭斯震
    徐锡伟
    冯先岳
    [J]. 中国地震, 1996, (02) : 23 - 36
  • [4] 新疆天山地区早更新世沉积及其下限
    陈华慧,林秀伦,关康年,徐建明
    [J].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 38 - 47
  • [5] 新疆普鲁火山岩及时代归属问题
    滕志宏
    [J]. 岩石学报, 1987, (04) : 94 - 95
  • [6] 天山南部上新世和下第四纪的砾岩
    Е.И.谢里万诺夫
    谢仲武
    [J]. 地质学报, 1960, (02) : 153 - 157
  • [7] 干旱区新疆第四纪研究论文集.[M].新疆大学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 [8]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全国地层委员会著;.科学出版社.1981,
  • [9] 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发言记录.[M].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编辑;.科学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