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44
作者
汤良杰 [1 ]
郭彤楼 [2 ]
田海芹 [3 ]
金文正 [1 ]
李儒峰 [1 ]
万桂梅 [1 ]
董立 [1 ]
王鹏万 [1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3]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
关键词
多期构造演化; 关键构造变革期; 差异构造变形; 油气保存; 黔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98 / 3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 [J].
牛新生 ;
冯常茂 ;
刘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2) :46-50
[2]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J].
金之钧 ;
蔡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22-730
[3]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J].
金之钧 ;
龙胜祥 ;
周雁 ;
沃玉进 ;
肖开华 ;
杨志强 ;
殷进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71-583+593
[4]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沃玉进 ;
周雁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16-325
[5]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J].
马永生 ;
楼章华 ;
郭彤楼 ;
付晓悦 ;
金爱民 .
地质学报, 2006, (03) :406-417
[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J].
金之钧 .
地学前缘, 2005, (03) :15-22
[7]   贵阳乌当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型古油藏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J].
梅冥相 ;
李浩 ;
邓军 ;
汪新文 ;
郑宽兵 .
现代地质, 2004, (03) :353-359
[8]   天然气成藏与保存 [J].
付孝悦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212-214
[9]   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 [J].
何登发 ;
马永生 ;
杨明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1-8
[10]   石油地质学前沿和勘探新领域 [J].
胡见义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1) :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