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控制及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被引:12
作者
王化可
李文达
陈发扬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体底泥; 富营养化; 生物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底泥表层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使污染物有向水体释放的趋势,对水体质量及水生生态系统可造成威胁。在对底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污染底泥控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出底泥的污控技术及应采取的生物修复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张锡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污染生态学.[M].孙铁珩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3]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M].金相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水质富营养化与防治.[M].彭近新;陈慧君编著;.中国环境科出版社.1988,
[5]  
Monitoring of persistent orgnic pollutants(POPS):exammples from Lake Vatter;Sweden..Mans JL;etal;.A MBIO.2001,
[6]   城市内河沉积物对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J].
白晓慧 ;
杨万东 ;
陈华林 ;
陈英旭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5) :562-565
[7]   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J].
范成新 ;
朱育新 ;
吉志军 ;
张路 ;
杨龙元 .
湖泊科学, 2002, (03) :235-241
[8]   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J].
陈华林 ;
陈英旭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2) :179-182
[9]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J].
范成新 ;
杨龙元 ;
张路 .
湖泊科学, 2000, (04) :359-366
[10]   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研究 [J].
刘伟 ;
徐南妮 ;
刘振宇 .
环境导报, 2000, (02)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