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影响的经验研究

被引:23
作者
叶素云 [1 ]
叶振宇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FDI; 能源强度; 污染天堂;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0.09.012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1 ;
摘要
本文用我国30个省1996-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降低了省区能源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工业化水平等因素会引起能源强度上升,地区收入水平和经济规模则显著抑制能源强度的增长。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当用国外市场接近度作为FDI的工具变量时,FDI流入有利于降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能源强度,并且中部地区的效果要好于东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有可能成为外资的"污染天堂"。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十一五”各省区节能潜力测算 [J].
韩亚芬 ;
孙根年 .
统计研究, 2008, (01) :43-46
[2]   FDI技术外溢、R&D和技术进步 [J].
王立军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 (06) :76-79
[3]   我国各地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史丹 ;
董利 ;
孟合合 ;
朱虹 .
天然气技术, 2007, (02) :5-8+93
[4]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赵晓丽 ;
胡军峰 ;
史雪飞 .
财贸经济, 2007, (03) :117-120+129
[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 [J].
张贤 ;
周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1) :101-108
[6]   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 [J].
黄玖立 ;
李坤望 .
经济学(季刊), 2006, (02) :73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