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

被引:5
作者
邓正来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主体性中国; 全球治理; 理想图景;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8.06.009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或"全球化图景"。这一开放的"全球化观"的建构,为中国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审查和决策提供一种认识论上的可能通道,而要真正建构中国与全球化在本体论上可能关系,我们有必要在本体论层面上引入"全球治理"的问题,并追问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中国究竟根据什么样的中国理想图景或世界理想图景去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进程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西方国家反经济全球化理论述评 [J].
范爱军 ;
肖丹丹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98-103
[3]   阿玛蒂亚·森论全球制度安排的改革 [J].
赵春珍 ;
龚伟 .
国外理论动态, 2002, (06) :17-18
[4]   全球化大舞台上的新角色 [J].
基蒙·瓦拉斯卡基斯 ;
杨波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0, (10) :18-25
[5]   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 [J].
玛丽-克劳德·斯莫茨 ;
肖孝毛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 (01) :81-89
[6]   关于法律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 [J].
朱景文 .
法学, 1998, (03)
[7]  
全球化:全球治理.[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全球化陷阱.[M].(德)汉斯-彼得·马丁;(德)哈拉尔特·舒曼著;张世鹏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