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陈怀珍
蔡永亮
汪瀚
王小川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中医证候; 相关性;
D O I
10.16448/j.cjtcm.2006.04.006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中医病理机制。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评分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及数字广度测验(DS)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观察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积分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较常见的是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绝大多数是2种或3种证型并见,2者合计占92.11%;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与肾精亏虚证具有显著负相关的是FOM(P<0.01),与痰浊阻窍证呈显著负相关的是MMSE、FOM(P<0.01);瘀血阻络与所有4项测试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腑滞浊留证及气血亏虚证均与D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多种中医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肾亏、痰浊、瘀血是其基本病理基础,其对多种认知功能都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3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学初步探讨 [J].
张綦慧 ;
张允岭 ;
石玉如 ;
金香兰 ;
戴中 .
天津中医药, 2005, (01) :49-52
[2]   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J].
贾建平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01) :7-9
[3]   神经心理量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筛查中的应用 [J].
孟超 ;
张新卿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04) :319-322
[4]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J].
田金洲 ;
韩明向 ;
涂晋文 ;
杨承芝 ;
杨惠民 ;
邹忆怀 ;
刘恒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5) :16-24
[6]  
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永炎, 2003
[7]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周金黄,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