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被引:42
作者
:
舒敏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舒敏华
机构
:
[1]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来源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年
/ 02期
关键词
:
家国同构;
文化心理结构;
忠孝;
情感认同;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82-09 [伦理学史];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过来 ,由此产生的“家国同构”观念不仅未能促进家与国的良性互动 ,反而使两者拉开了距离和走向对立。同时 ,它还将出于自然之情的孝与忠互相结合 ,要求臣民对君主不仅要作理性上的绝对服从 ,而且还要作感性上的父权认同 ,使其政权的“合法性”变得更加牢靠。最后 ,它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倡导民主政治的今天 ,匡清旧义 ,对这一观念作清醒的认识不无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周易入门.[M].吕美泉;吕绍纲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1987,
←
1
→
共 2 条
[1]
周易入门.[M].吕美泉;吕绍纲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198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