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其邻区现代孢粉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和定量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22
作者
郑卓 [1 ]
黄康有 [1 ]
魏金辉 [1 ]
乐远福 [1 ]
万秋池 [1 ]
许清海 [2 ]
吕厚远 [3 ]
罗运利 [4 ]
罗传秀 [5 ]
郑艳伟 [6 ]
李春海 [7 ]
杨士雄 [8 ]
李杰 [8 ]
潘安定 [9 ]
邓韫 [10 ]
魏海成 [11 ]
CBeaudouin [1 ]
PTarasov [12 ]
TNakagawa [13 ]
RCheddadi [14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6] 广州地理研究所
[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8]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9]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0] Paleoenvironnements et Paleobiosphere Universite Claude Bernard-Lyon
[1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2]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Palaeontology Department,Free University Berlin
[1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14] Institut des Sciences de l'Evolution Universite Montpellier Ⅱ
关键词
现代孢粉谱; 中国; 数据库; 气候重建; 植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5 [古植物生态学与古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现代孢粉数据及其关联的古环境信息是第四纪孢粉定量气候重建的基础,本研究对中国及其邻近区域现代孢粉进行了补充采样与分析鉴定和数据收集,初步建立了较大尺度的东亚地区孢粉数据库。该数据库现拥有2858个现代样点和孢粉谱数据,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蒙古、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以及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数据库的孢粉种类数为729个,本文对48个代表性的孢粉类型进行了等值线作图,其结果清晰显示出绝大部分孢粉的地理分布范围明确,与相关植被和气候具有紧密的关系。本研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最佳类比法重建气候可行性的验证,结果表明无论年降雨和年平均温度,重建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该研究首次展示覆盖东亚区域的大陆尺度孢粉空间分布特征,并检验了数据资料用于气候重建的可行性,本研究提供的现代孢粉数据将有利于提高第四纪孢粉定量气候解释的研究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37 / 10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第四纪晚期孢粉记录整理 [J].
倪健 ;
陈瑜 ;
Ulrike HERZSCHUH ;
董丹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8) :1000-1005
[2]   基于遥感数据对中国表土花粉进行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的研究 [J].
郑卓 ;
郑艳伟 ;
黄康有 ;
魏金辉 ;
许清海 ;
吕厚远 ;
罗运利 ;
罗传秀 ;
Celia Beaudouin .
古生物学报, 2009, 48 (02) :228-239
[3]   基于生物气候因子聚类的植物群组划分及其中国生物群区模拟 [J].
黄康有 ;
郑卓 ;
LFranois ;
管东生 ;
RCheddadi ;
郑艳伟 ;
魏金辉 ;
许清海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2) :199-210
[4]   云南亚热带南部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间的定量关系 [J].
潘韬 ;
吴绍洪 ;
戴尔阜 ;
王昊 ;
赵东升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6060-6069
[5]   利用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大尺度古植被格局 [J].
陈瑜 ;
倪健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201-1212
[6]  
Comparison of climatic threshold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between dominant plants and surface pollen in China[J]. CHEDDADI Rachid,BEAUDOUIN Celi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8)
[7]   神农架大九湖孢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与古气候重建 [J].
朱诚 ;
陈星 ;
马春梅 ;
朱青 ;
李中轩 ;
徐伟峰 .
科学通报, 2008, (S1) :38-44
[8]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and vegetation in northern China[J]. XU QingHai1, LI YueCong1,2, YANG XiaoLan3 & ZHENG ZhenHua3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3 Hebei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4)
[9]  
Dust pollen distribution on a continental scale and its relation to present-day vegetation along north-south transects in east China[J]. P. COUR,D. DUZER,G. ROBERT,M. CALLEJA,C. BEAUDOUIN.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2)
[10]   中国荒漠区东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 [J].
李月丛 ;
许清海 ;
肖举乐 ;
陈辉 ;
吕新苗 .
科学通报, 2005, (13) :135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