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年发病预测模型的验证

被引:7
作者
李贤
赵连成
李莹
张林峰
周北凡
武阳丰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对已建立的国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10年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进行验证。方法用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于"八五"攻关期间建立的另一队列研究人群来进行验证。用 ROC 曲线下面积检验预测模型对该队列中事件与非事件的判别能力。用 Hosmer-Lemeshow 检验比较每十分位分组的预测发病率和实际发病人年率来判断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队列入组年龄35~59岁,平均随访11年。剔除预测模型所用危险因素资料不全者后余15 100人进入本研究分析,共累积 ICVD 事件数347例(男性206例、女性141例);其中冠心病83例(男性56例、女性27例),缺血性卒中268例(男性154例、女性114例)。在男女性最优模型、简易模型、评分法预测"八五"队列人群得到的 ROC 曲线均显示了很好且基本接近的判别能力。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最优模型(男性0.796,女性0.791);简易模型(男性0.792,女性0.783);评分法(男性0.791,女性0.779)。将预测的10年 ICVD 发病概率和实际的10年发病人年率进行 Hosmer-Lemeshow x2检验,男性 x2=3.7(P=0.879),女性 x2=27.7(P<0.01),但预测率和实际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仅有1%,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度。结论经本研究队列人群的验证,证明已建立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对我国现阶段中年人群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61 / 7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 [J].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2) :16-24
[2]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周北凡,吴锡桂主编, 1997
[3]   HOW WELL DO PREDICTION EQUATIONS PREDICT -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ND ACCURACY CURVES TO COMPARE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J].
KATZ, D ;
FOXMAN, B .
EPIDEMIOLOGY, 1993, 4 (04) :319-326
[4]  
Offic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candidates and risk factor insights from the Framingham study[J] . William B. Kannel.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1991
[5]  
An Updated Coronary Risk Profile: 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J] . Keaven M. Anderson,Peter W. F.Wilson,Patricia M. Odell,William B. Kannel.Circulation . 19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