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被引:80
作者
邱丽娟
曹永生
常汝镇
周新安
王国勋
孙建英
谢华
张博
李向华
许占有
刘立宏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大豆; 核心种质; 取样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 2 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 ,根据农艺性状 ,用 2 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 ,对 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 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 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三层次取样方法 (品种分类法 )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 ,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 ,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 2 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 ,方法 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 15。因此 ,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 ,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 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 ,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 ,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9.0 % )为适当的取样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442 / 14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崔艳华
    邱丽娟
    常汝镇
    吕文河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3) : 279 - 284
  • [2] 利用中国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筛选SSR核心位点的研究
    谢华
    常汝镇
    曹永生
    张明辉
    冯忠孚
    邱丽娟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4) : 360 - 366
  • [3]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
    王彪
    常汝镇
    陶莉
    关荣霞
    闫丽
    张明恢
    冯忠孚
    邱丽娟
    [J].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01) : 82 - 88
  • [4]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
    卜慕华
    潘铁夫
    [J]. 大豆科学, 1982, (02) : 105 - 121
  • [5] 论我国南北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及在引种工作中的应用
    王国勋
    罗学华
    李友华
    [J]. 大豆科学, 1982, (01) : 33 - 40
  • [6] 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M]. 农业出版社 , 张子金 主编, 1987
  • [7] Evaluation of five strategies for obtaining a core subset from a large genetic resource collection of durum wheat[J] . P. L. Spagnoletti Zeuli,C. O. Qualset.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