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盆地迪那2气田成藏机理及成藏年代

被引:29
作者
孙冬胜
金之钧
吕修祥
周新源
杨明慧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成藏年代; 成藏机理; 双超压体系; 水溶气; 迪那2气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库车前陆盆地具有典型的双超压体系。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源岩快速大量的生气作用密切有关 ,同时也决定了中生界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气形式存在。上部超压体系具有常压成藏的特点 ,当深部超压体系中的天然气沿断裂以混相涌流方式进入上部常压环境后 ,发生脱气析出并聚集成藏 ,其后 ,经构造运动进一步的挤压作用形成上部超压体系。迪那 2气田是上部超压体系中的天然气成藏。在圈闭发育史及源岩生烃史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及自生矿物伊利石的K/Ar测年数据 ,认为迪那 2气田发生过 3期油气的充注 ,古近纪末期为液态烃注入 ,但遭受破坏 ;库车早中期为气液两相注入 ;库车晚期及西域早期为天然气注入 ,第三期是成藏的关键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59 / 564+591 +5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31-236
[2]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J].
孙冬胜 ;
金之钧 ;
吕修祥 ;
杨明慧 ;
周新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14-20+38
[3]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地质特征 [J].
马玉杰 ;
谢会文 ;
蔡振忠 ;
张丽娟 ;
郜国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71-374
[4]   库车前陆冲断带天然气具有深埋水溶气的特点 [J].
李梅 ;
李谦 ;
张秋茶 ;
彭燕 ;
汪海 ;
卢玉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66-370
[5]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 [J].
汤良杰 ;
贾承造 ;
皮学军 ;
陈书平 ;
王子煜 ;
谢会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38-46
[6]   库车前陆坳陷形成大气区的烃源岩条件 [J].
赵孟军 ;
张宝民 .
地质科学, 2002, (S1) :35-44
[7]   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李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4-7
[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J].
刘志宏 ;
卢华复 ;
贾承造 ;
雷刚林 ;
齐英民 ;
谢会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297-303
[9]   煤型气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及机理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地球化学, 1999, (04) :359-366
[10]   塔北中、新生代油气藏分布及勘探远景 [J].
张希明 ;
刘青芳 ;
王贵全 ;
叶德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2) :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