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藻类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吴生才
陈伟民
高光
机构
[1] 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盐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太湖; 藻类; 抗逆性;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4.04.009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分析太湖鲜底泥和干底泥中活体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几种太湖水华优势藻类经过低温、低光处理后的变化,探讨了太湖水华中的优势藻类对湖泊不良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鲜底泥中检测到11种活体藻类。经低温(5~6℃)处理的底泥中检测到8种活体藻类,总细胞密度为2100个·mL-1,比常温(10~28℃)下保存的底泥中的活体藻类种类(4种)更多,总细胞密度(1090个·mL-1)更高。长期干旱处理也不能使底泥中的藻类完全失去生命力;经过低温、无光处理7个月的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能力,只是微囊藻的对数生长期比对照出现的晚一些。它们在湖泊中广泛存在,在水华中的爆发的特性是与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密切相关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不同碳源对球孢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J].
沈银武 ;
利群 ;
朱家明 ;
路景舒 ;
王乾麟 .
湖泊科学, 1993, (04) :341-344
[2]  
Seasonal dynamics of a cyanobacteria-dominate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J] . Bengt Bostr?m,Anna-Kristina Pettersson,Ingemar Ahlgren.Aquatic Sciences . 19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