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反思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探讨

被引:18
作者
李健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2]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体系; 全球生产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2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1950年代以后,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在经济联系和互动的进程中形成了世界城市及世界城市网络,该领域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对相关研究综述之后认为,世界城市研究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同时认为,传统世界城市研究具有"表征替代内涵"的嫌疑,包括:①仅关注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城市,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城市的快速兴起;②忽视了1990年代信息产业的兴起对全球经济的重大作用,包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控制力的巨大作用,网络社会及浮现的信息化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重构中的作用等;③仅讨论自上而下的全球化力量对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城市体系发展的推动,却忽略了自下而上的本地化发展力量。最后认为,在以价值链组织生产的当今,制造业、服务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区域的功能联系日益紧密。具体到中国,社会经济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城市经济发展与西方国家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区域发展的背景亦决定了中国的世界城市建设必须赋予工业化的特性,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 [J].
宁越敏 ;
李健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5) :8-14
[2]   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J].
吕拉昌 .
地理科学, 2007, (04) :449-456
[3]   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J].
李健 ;
宁越敏 .
城市规划学刊, 2007, (02) :20-24
[4]   全球化、全球城市网络与全球城市的逻辑关系 [J].
周振华 .
社会科学, 2006, (10) :17-26
[5]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J].
李健 ;
宁越敏 ;
石崧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3) :16-21
[6]   界定世界城市的形成——以上海为例 [J].
蔡建明 ;
薛凤旋 .
国外城市规划, 2002, (05) :16-24
[7]   世界城市的崛起和上海的发展 [J].
宁越敏 .
城市问题 , 1994, (06) :16-21
[8]  
金融危机下“多元抗震”机理[N]. 宋亦青.解放日报. 2009 (009)
[9]  
世界城市[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周振华等主编, 2004
[10]  
Pathways to global city formation: a view from the developmental city-state of Singapore[J] . Kris Olds,Henry Yeung.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