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青藏高原电性结构及其对岩石圈研究的意义
被引:11
作者:

谭捍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良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文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岩石圈;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3 [地壳成分、物理性质、物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西藏近南北向布设了横跨青藏高原的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亚东-雪古拉、达孜-巴木错、那曲-格尔木),采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研究,发现该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①那曲以南地段,电性层比较薄,低阻体多呈串珠状断续分布,产状明显北倾,倾角为20°~30°。②那曲—雁石坪地段,电性层厚度有所增加,低阻体或高阻体呈近于水平薄板状分布。③雁石坪以北地段,电性层厚度较大,低阻体呈大透镜体状较连续地向南倾,倾角40°左右。④3个地段的电性层差异明显,与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性关系密切。以上电性特征为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机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06 / 9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中国西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对寻找油气资源的启示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5, (01)
:1-12

袁学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2]
青藏高原的地幔结构:地幔羽、地幔剪切带及岩石圈俯冲板片的拆沉
[J].
许志琴
;
姜枚
;
杨经绥
;
薛光琦
;
宿和平
;
李海兵
;
崔军文
;
吴才来
;
梁凤华
.
地学前缘,
2004, (04)
:329-343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薛光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宿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梁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
[3]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中国地质,
2002, (04)
:346-35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永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西藏高原大地电磁深探测——亚东—巴木错沿线地区壳幔电性结构
[J].
魏文博
;
陈乐寿
;
谭捍东
;
邓明
;
胡建德
;
金胜
;
董浩斌
;
强建科
.
现代地质,
1997, (03)
:107-115

魏文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乐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谭捍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胡建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金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董浩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强建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5]
西藏定日-青海格尔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史大年
;
董英君
;
姜枚
;
赵红
;
G.Poupinet
;
A.Hirn
;
A.Nercessian
.
地质学报,
1996, (04)
:291-297

史大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董英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赵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G.Poupine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A.Hir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A.Nercessia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6]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以“格尔木-唐古拉山”地质及地球物理综合剖面为例
[J].
许志琴
;
姜枚
;
杨经绥
.
地质学报,
1996, (03)
:195-206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7]
西藏高原西部综合地球物理与岩石圈结构研究
[J].
孔祥儒
;
王谦身
;
熊绍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08-315

孔祥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谦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熊绍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8]
用天然地震探测青藏高原中部地壳、上地幔结构
[J].
姜枚,吕庆田,史大年,薛光琦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4)
:438-439

姜枚,吕庆田,史大年,薛光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法国JosePh大学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所
[9]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岩石圈电性研究
[J].
郭新峰
;
张元丑
;
程庆云
;
高锐
;
潘渝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0, (02)
:191-202

郭新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张元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程庆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10]
西藏高原那曲至亚东测线地壳、上地幔的大地电磁研究
[J].
任爱华
;
石应骏
;
李宗舜
;
李红征
;
杨仲武
;
黄伯民
;
陈光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05)
:457-463

任爱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应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宗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红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仲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黄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