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旅游地聚居空间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被引:12
作者
杨兴柱
孙井东
陆林
王群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旅游地; 聚居空间特征; 社会效应; 千岛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聚居空间演变进程。旅游地聚居空间特征及其社会效应是透视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维度之一,旅游地聚居现象已构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以千岛湖为案例,立足社区尺度,应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方法、GIS空间技术、统计分析法,探究千岛湖旅游地聚居空间发展过程;识别和划分居住社区类型,测算居住社区空间分异度,揭示旅游影响下典型聚居区分布格局;从居住满意度、社会交往和社会融合三个方面,构建聚居空间社会效应指标体系。研究发现:(1)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千岛湖镇聚居空间发展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2)识别了76个基本空间单元,将76个居住小区划分为乡村社区、商住混合社区、老旧住房社区、一般商品房社区、高档商品房社区、高档别墅区、旅游度假社区7种类型。(3)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存在于旅游地聚居空间。社会阶层越低的社区居住分异度越大,社会阶层较高的社区居住分异度越小。千岛湖镇聚居空间呈现圈层结构分布模式,从湖岸到中心城区,居住等级逐渐降低,乡村社区呈扇型镶嵌于主城区居住空间结构上,老旧住房社区和旅游度假社区分布于千岛湖镇外围。(4)旅游发展导致了聚居空间社会分异,引致旅游地传统社会关系的裂变分化,进一步影响聚居满意度、社会交往和社会融合。千岛湖镇旅游地社区居住总体处于较满意状态,且千岛湖镇社区居住满意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不同社区个体交友意愿存在差异,大部分居民能较好地适应本地生活。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9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J].
杨兴柱 ;
查艳艳 ;
陆林 .
旅游学刊, 2016, 31 (08) :40-51
[2]   基于ESDA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以上海为例 [J].
余运江 ;
孙斌栋 ;
孙旭 .
人文地理, 2014, 29 (02) :123-128
[3]   基于小产权房居住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南京迈皋桥地区小产权房社区为例 [J].
邹晖 ;
罗小龙 ;
涂静宇 .
人文地理, 2014, 29 (01) :61-65
[4]   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 [J].
贺艳华 ;
曾山山 ;
唐承丽 ;
周国华 ;
张洁 ;
李莉 .
地理学报, 2013, 68 (12) :1643-1656
[5]   社会空间特性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 [J].
谭日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9 (06) :125-130
[6]   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 [J].
杨兴柱 ;
王群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851-867
[7]   人居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J].
张文忠 ;
谌丽 ;
杨翌朝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710-721
[8]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宿舍居住满意度研究 [J].
虞愿 .
山西建筑, 2012, 38 (32) :18-19
[9]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 [J].
何仁伟 ;
陈国阶 ;
刘邵权 ;
郭仕利 ;
刘运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8) :1055-1062
[10]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 [J].
周皓 .
人口研究, 2012, 36 (03) :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