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线虫感染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时间

被引:4
作者
胡学难
梁广勤
吴佳教
梁帆
机构
[1]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键词
斯氏线虫; 双钩异翅长蠹; 致死中量; 致死中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测定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 ,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此线虫对双钩异翅长蠹检疫处理提供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 ,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 与LT50 。 72h后双钩异翅长蠹老龄幼虫的TDM模型为 :Pi1=1-exp[- 3.0 5 14+2 .0 2 72lg(di) ];LD50 为 1.32 44 (条线虫 /头 ) ;LT50 为 1.2 385天。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延长 ,LD50 都逐渐减少 ,是因为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蠹接触的机会 ;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 ,LT50 逐渐减少 ,幼虫死亡5 0 %所需的时间就少。
引用
收藏
页码:7 / 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昆虫病原线虫对亚洲玉米螟防治的研究 [J].
廖学东 ;
邵广凤 ;
刘佑 .
天津农林科技, 1992, (04) :35-36
[2]   芜菁夜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对寄主死亡率及死亡速度的关系 [J].
杨怀文 ;
张刚应 ;
张善稿 .
生物防治通报, 1991, (04) :154-156
[3]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J].
何康来 ;
周大荣 ;
杨怀文 .
生物防治通报, 1991, (01) :1-6
[4]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唐启义;冯明光著;.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