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2006年宜春市人民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8
作者:
黄文智
[1
]
李淑英
[2
]
宋万蝉
[3
]
谢昀
[4
]
邹明霞
[4
]
机构:
[1]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2] 江西省宜春学院医学院
[3] 江西省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监测;
D O I:
10.19568/j.cnki.23-1318.2008.01.049
中图分类号:
R511.7 [流行性感冒];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宜春市人民医院2006年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国家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成提供资料。方法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15份,送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狗肾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结果2006年1~12月共采集咽拭子标本303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1株,阳性分离率为13.5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32.5%之间,在3月、7月出现两次病毒分离高峰期,在10月、11月未分离到流感病毒。分离到41株流感病毒,其中A1(H1N1)型18株、B型Vic-toria系(Bv)14株、A3(H3N2)5株、B型Yamagada系(By)2株、未定型(HA<1:8)2株。5~岁年龄组病毒分离率最高(17.1%),15~岁年龄组流感病毒分离率最低(9.43%)。结论2006年流感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在3月和7月出现两次流感病毒分离高峰,5月份以前Bv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5月份以后H1N1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对流感的防治不但要重视冬春季节,还要重视夏季防治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5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