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18
作者
艾春荣 [1 ]
汪伟 [2 ]
机构
[1] 佛罗里达大学惠灵顿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
[2]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变化;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测算了1952-2006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并分析了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高积累政策、居民的低收入水平与高人口负担决定了居民的储蓄能力有限,稳定的收支预期也使得居民储蓄倾向很低。改革开放后,居民个人储蓄率迅速上升,其原因除了收入增长的普遍作用外,可能是其它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转型、人口转型、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消费习惯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15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J].
艾春荣 ;
汪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1) :98-114
[4]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5]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 [J].
任若恩 ;
覃筱 .
经济研究, 2006, (03) :67-81+102
[6]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 [J].
何新华 ;
曹永福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6) :58-61
[7]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J].
施建淮 ;
朱海婷 .
经济研究, 2004, (10) :66-74
[8]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 [J].
万广华 ;
张茵 ;
牛建高 .
经济研究, 2001, (11) :35-44+94
[9]   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 [J].
叶海云 .
经济研究, 2000, (11) :39-44
[10]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J].
龙志和 ;
周浩明 .
经济研究, 2000, (11) :33-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