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

被引:25
作者
李志欣
刘进余
刘春田
张立树
孙秀昆
苗锋
段会军
机构
[1] 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沧州
[3] 河北沧州
[4]
关键词
枣粮间作; 复合种植; 生态影响; 产量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2 [间作];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探明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 ,进行了 3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枣粮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 ,实现了较高层次上的互补效应。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冠层光照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为树冠对间作物的遮阴影响 ,枣树各生长期树冠透光率不同 ,以枣头生长高峰期和果实成熟期影响最重 ,树冠透光率分别为 38%和 49%。同时枣粮间作可起到调节空气温、湿度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生态效应。②间作物产量发生了动态变化 ,形成了明显的增产区和减产区 ,光饱和点低的冬小麦和夏大豆增产区和减产区分界线在距树干 2m ,分别较对照增产 9 3%和 5 9%。光饱和点高的夏玉米和夏谷增减产分界线在距树干 4m ,平均表现减产 ,分别较对照减产 4 8%和 5 2 %。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61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枣豆间作系统光强和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刘进余 ;
范文良 ;
李志欣 ;
刘永纪 ;
赵权义 ;
段会军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3-36
[2]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卢琦 ;
阳含熙 ;
慈龙骏 ;
竺肇华 ;
吴运英 ;
景元书 .
生态学报, 1997, (01) :38-46
[3]   黑龙港区旱地不同水文年种植方式的灰色决策初探 [J].
刘进余 ;
高文选 ;
苑逢山 ;
卢赞民 .
华北农学报, 1992, (04) :129-136
[4]   枣粮间作的优化模式 [J].
郭裕新 ;
杨茂林 ;
杨新华 ;
杨同庆 ;
袁绍臣 ;
朱崇立 ;
郭继胜 ;
谢宝民 .
中国果树, 1988, (02) :22-25
[5]  
新编枣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杨丰年主编, 1996
[6]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等 编, 1979
[7]  
农桐间作下小气候变化的研究 .2 曹效珍,杨素秋. 泡桐与农用林业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