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龙胜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变形分解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13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机构
[1] 桂林冶会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
关键词
基性岩; 超基性岩; 糜棱岩; 广西; 龙胜/变形分解构造; 透镜体; 韧性剪切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桂北龙胜地区早期顺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遭受了后期强烈变形分解作用的改造,在岩体的边部形成了一系列强剪切应变域——边缘韧性剪切带。带内发育典型的基性超基性糜棱岩,而弱应变或无应变的块状基性超基性岩构成一系列呈NNE向展布的透镜体,透镜体与边缘韧性剪切带共同构成一种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体系。龙胜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与丹洲群浅变质岩中的纵向构造置换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统一的近东西向挤压的地壳收缩构造体制,这是一种有别于前人认为龙胜基性超基性岩属元古代“岛弧型蛇绿岩”,“洋壳碎块蛇绿混杂岩”或中生代“碰撞造山带上蛇绿混杂岩推覆体残留”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J].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289-293
[2]   变形分解作用与中条山上玉坡变基性侵入岩席的厘定 [J].
王春增 ;
宋鸿林 ;
傅昭仁 .
现代地质, 1990, (04) :35-45
[3]   论横向构造置换 [J].
傅昭仁 ;
单文琅 .
地球科学, 1989, (01) :59-65
[4]   变形分解作用及其研究意义 [J].
王春增 .
地质科技情报, 1988, (02) :13-19
[5]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 [J].
许靖华 ;
孙枢 ;
李继亮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0) :1107-1115
[7]   广西龙胜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 [J].
钟自云 ;
龚安 ;
方积义 .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 (01) :1-8+79
[8]  
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单文琅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