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因素研究

被引:5
作者
姜竹
马天
王轶
机构
[1]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作用要素; FAVAR; 自主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束缚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问题。基于1996—2015的年度数据,选取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四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24个二级指标,通过建立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对作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影响的核心要素、方向和贡献度。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因素能有效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力具有较强持续性;(3)从对作用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排序角度来看,依次是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由此,建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用性,释放关键性制度改革红利,增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柳思维 ;
周洪洋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3 (02) :38-50
[2]   工业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J].
傅元海 ;
陈丽姗 ;
尹硕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17, (05) :14-21
[3]   局部知识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研究 [J].
汤学良 ;
宗大伟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1) :81-93
[5]   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视角 [J].
罗良文 ;
潘雅茹 ;
陈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 (01) :30-37+159
[6]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61-74
[7]   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 [J].
简泽 ;
张涛 ;
伏玉林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120-132
[8]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唐未兵 ;
傅元海 ;
王展祥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31-43
[9]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 [J].
张浩然 ;
衣保中 .
经济学家, 2012, (02) :61-67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 [J].
赵志耘 ;
杨朝峰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9)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