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的资源化处置途径分析

被引:42
作者
马骁轩 [1 ]
蔡红珍 [2 ]
付鹏 [2 ]
刘爱菊 [1 ]
机构
[1]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业秸秆; 资源化; 生物炭;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1.025
中图分类号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对中国近年来以秸秆为代表的农村种植固废的污染和危害做了简要说明,提出了两大类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生物炭资源化利用,并对各种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由于农业秸秆具有一定的元素和结构组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质材料,可以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生物质塑料技术、生物质能燃料转化和作为化工原料及建材来实现生物质的利用。同时由于秸秆可以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具有固定大气碳素、改善土壤结构、修复受污染土壤、固持营养元素及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因此生物质炭资源化利用也是很好的秸秆处置途径。文章对秸秆的资源化处理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J].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环境科学. 2013(09)
[2]  
生物质炭化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刘玉学,王耀锋,吕豪豪,陈义,唐旭,吴春艳,钟哲科,杨生茂.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3]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J].
李飞跃 ;
汪建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4) :1-7
[4]  
不同温度下烧制的秸秆炭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Pb(Ⅱ)的影响[J]. 蒋田雨,姜军,徐仁扣,周立祥,王世梅.环境科学. 2013(04)
[5]   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J].
陈再明 ;
陈宝梁 ;
周丹丹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1) :9-19
[6]   生物碳对新疆灰漠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J].
苏倩 ;
侯振安 .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 (11) :2102-2107
[7]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J].
李力 ;
陆宇超 ;
刘娅 ;
孙红文 ;
梁中耀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11) :2277-2283
[8]   生物碳对灰漠土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J].
马莉 ;
吕宁 ;
冶军 ;
茹思博 ;
李国峰 ;
侯振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8) :976-981
[9]   秸秆生物炭修复电镀厂污染土壤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J].
甘文君 ;
何跃 ;
张孝飞 ;
张胜田 ;
林玉锁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3) :305-309
[10]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曲晶晶 ;
郑金伟 ;
郑聚锋 ;
张旭辉 ;
李恋卿 ;
潘根兴 ;
纪雄辉 ;
余喜初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3) :28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