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被引:16
作者
朱俊江
詹文欢
丘学林
徐辉龙
唐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RRFZ); 震源机制解; 右旋走滑运动; 地震活动性;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4.03.003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 ,将红河断裂带海陆部分分为两段。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 ,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 ,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断裂带两侧地震和震源机制解分析 ,震源深度 0~ 33km的地震在整个区域密集分布 ,较深的地震分布在断裂的北东侧。断裂带西北部断裂活动方式为逆冲型 ,北部为正断型 ,南部为走滑型 ,其它地方为奇异型 ,也即是逆冲型、正断型、走滑型 3种方式的过渡类型 ,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受到来自北北西向的推挤力和北东东向的正压力的联合作用 ,使受力区的断裂发生挤压逆冲、水平走滑和拉张正断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对永胜6级地震的预报及依据 [J].
程万正 .
四川地震, 2002, (03) :9-14
[2]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J].
杨国华 ;
李延兴 ;
韩月萍 ;
胡新康 ;
巩曰沐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37-347
[3]   水系的分形特征与红河断裂带活动性关系初探 [J].
朱俊江 ;
詹文欢 ;
唐诚 ;
丘学林 .
华南地震, 2002, (01) :1-7
[4]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J].
郭令智 ;
钟志洪 ;
王良书 ;
施央申 ;
李华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1) :1-12
[5]   东南亚及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构造演化的讨论 [J].
张进江 ;
钟大赉 ;
周勇 .
地质论评, 1999, (04) :337-344
[6]   红河断裂带第四纪右旋走滑与尾端拉张转换关系研究 [J].
虢顺民,向宏发,计凤桔,张晓霞 .
地震地质, 1996, (04) :301-309
[7]  
红河活动断裂带[M]. 海洋出版社 , 虢顺民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