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2 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滨岸沙带,对唐武德年间成洲的东沙进行准确定位,然后以此为基础,论证崇明岛的基本框架和南、北支和南、北港分流,形成于元至元十四年稍前。明末清初之际,崇明岛完成大型沙洲合并过程,东西已达1 4 0余里,基本接近目前崇明岛长度。与此同时,支分已达40 0年的南北港,则因沙洲并岸而消失,南支江面随之展宽。1 3 5 2 -1 5 86年崇明城五次迁徙,是潮灾引起崇明岛冲淤变化的结果。在建的上海长江大桥陈家镇引桥,位处崇明岛最古老的东沙,基础坚实可靠,但冲淤变化永远不会停息,整个崇明岛均应密切注意潮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