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及产业分解研究

被引:13
作者
刘开迪 [1 ,2 ]
杨多贵 [1 ,2 ]
周志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三次产业; 灰色关联分析; 地区差距; 重心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1407 ; 0201 ; 020105 ;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则是衡量地区发展状态的代表性指标,良好的区域发展状态应表现为二者在空间上的重合,而重心的时空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为探究我国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协同程度,本文从重心法出发,计算并分析了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了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以分析三次产业对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迁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人口重心的东北方向,2013年以来,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均快速向西南方向迁移,经济重心的迁移速度大于人口重心;二者的距离由1993年的179.2千米缩小至2016年的173.6千米,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态渐趋协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经度关联度均最高,而二三产业则是造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成为造成我国南北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耦合性分析 [J].
李豫新 ;
赵东栋 .
统计与决策, 2016, (04) :139-143
[2]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J].
叶明确 .
经济地理, 2012, 32 (04) :12-18
[3]   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黄建山 ;
冯宗宪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5) :49-54
[4]   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 [J].
刘德钦 ;
刘宇 ;
薛新玉 .
遥感信息, 2002, (02) :2-6
[5]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 [J].
樊杰 .
地理学报, 1996, (05)
[6]   我国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 [J].
李仪俊 .
人口研究, 1983, (01) :28-32+27
[7]  
Evolve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ravity Center and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Qinhuangdao City Based on GIS[J] . Yu Hong Wu.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4 (955)
[8]   Globalization and Shifting Economic Centers of Gravity [J].
Kandogan, Yener .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4, 56 (03) :261-271
[9]  
Evolution Path Analysis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and Air Pollutants Gravity Center in Shaanxi Province[J] . Qiang Guo,Da Kang Zhong,Yu Lin Wang,Yan Chun Zho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2 (361)
[10]   The Global Economy's Shifting Centre of Gravity [J].
Quah, Danny .
GLOBAL POLICY, 2011, 2 (0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