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群菌种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调查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国柱
贾珍珍
齐祖同
孙曾美
机构
[1]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黄叉曲霉; 黄曲霉; 黄曲霉柱头变种; 米曲霉; 米曲霉疏展变种; 寄生曲霉; 酱油曲霉; 近橄榄色曲霉; 溜曲霉;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1983.04.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