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串联电容补偿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分析

被引:16
作者
顾生杰 [1 ,2 ]
田铭兴 [2 ]
机构
[1] 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超/特高压; π型等效电路; 可控并联电抗器; 串联电容补偿; 电压分布; 补偿度;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4.06.034
中图分类号
TM751 [导线的参数计算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为了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考虑串联电容补偿时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以均匀分布条件下并联电抗与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分析为基础,利用两端布置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π型等效电路,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分布特点及功率传输特点。通过对分段布置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串联电容补偿对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影响,推导出均匀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串联电容补偿后,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对应的传输功率变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串联电容补偿影响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布置间距,随着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增加,在满足电压控制的前提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分段布置间距可以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58 / 18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磁饱和式和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电压控制方法及其仿真分析 [J].
田铭兴 ;
安潇 ;
顾生杰 ;
陈华泰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4) :791-796
[2]   计及损耗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可控电抗器补偿度研究 [J].
张友鹏 ;
杜斌祥 ;
田铭兴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09) :2096-2101
[3]   特高压串补线路沿线电压分布及串补布置方案研究 [J].
秦晓辉 ;
申洪 ;
周勤勇 ;
郭强 ;
郑彬 ;
项祖涛 ;
班连庚 ;
张琳 ;
刘楠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25) :43-49
[4]   可控高抗在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J].
周沛洪 ;
何慧雯 ;
戴敏 ;
娄颖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08) :1832-1842
[5]   交流特高压线路高抗补偿度下限的研究 [J].
易强 ;
周浩 ;
计荣荣 ;
苏菲 ;
孙可 ;
陈稼苗 .
电网技术, 2011, 35 (08) :18-25
[6]   交流特高压线路高抗补偿度上限 [J].
易强 ;
周浩 ;
计荣荣 ;
苏菲 ;
孙可 ;
陈稼苗 .
电网技术, 2011, 35 (07) :6-18
[7]   特高压输电线的运行特性与变电站的无功补偿 [J].
林莉 ;
成涛 ;
孙才新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7) :1533-1539
[8]   750kV长线路中间动态无功补偿的研究 [J].
杨帮宇 ;
彭建春 ;
代红才 ;
王娜 .
电网技术, 2007, (15) :16-20
[9]   1000kV长距离交流输电线路工频过电压仿真研究 [J].
黄佳 ;
王钢 ;
李海锋 ;
韩冯雪 .
继电器, 2007, (04) :32-35+39
[10]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功能和调节 [J].
陈维贤 ;
陈禾 .
高电压技术, 2006, (12)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