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光谱及传感特性

被引:5
作者
农金鹏 [1 ,2 ]
韦玮 [1 ,2 ,3 ]
朱永 [2 ]
汤林龙 [3 ,4 ]
张桂稳 [2 ]
蒋肖 [2 ]
陈娜 [2 ]
魏大鹏 [3 ,4 ]
机构
[1] 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3]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4] 重庆市石墨烯薄膜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共振光谱; 石墨烯; 铝纳米光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485 [表面物理学]; TP212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学科分类号
070205 ; 0805 ; 080502 ; 0809 ; 080202 ;
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度高、实时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贵金属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而言,铝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具有价格低廉、共振光谱带宽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铝材料存在与生物分子兼容性差、易氧化等缺点,利用石墨烯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抗氧化能力强、生物兼容性好等独特优势,将其作为与被测分子直接接触的传感层,提出了一种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首先,基于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该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分别分析了石墨烯层数和铝光栅结构参数(占空比、高度、周期)对传感器共振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与铝光栅的复合有效增强了入射光波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层石墨烯与铝光栅复合时,共振峰具有最窄的光谱带宽。当铝纳米光栅结构Λ=600nm,H=40nm,η=70%时,光谱反射率为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优化后的传感器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传感器具有最高的品质因数24.5RIU-1,其灵敏度高达626nm·RIU-1。该传感器具有探测精度高、分子兼容性好等优点,能为生化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绿色传感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997 / 10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基于光谱解调的对称波导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研究[J]. 张怡龙,刘乐,郭峻,张鹏飞,郭继华,马辉,何永红.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