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概念规范化探讨

被引:12
作者
施业家 [1 ]
吴贤静 [2 ]
机构
[1] 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学界对生态红线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一直未有定论,实务界和学界亟需界定和统一生态红线的概念,这也是新型法律制度发展的必经过程。根据生态和红线的内涵及生态红线的现有政策和立法,生态红线可以界定为:为了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依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和生态系统保护需求而划定的以维护和提升生态功能为目的的特殊区域。生态红线包括四大类区域类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作为法律制度的属性有强制性、综合生态系统导向性和尺度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内涵、框架与改革思路[J]. 俞海,张永亮,夏光,冯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0)
[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 [J].
吴贤静 ;
蔡守秋 .
云南社会科学, 2013, (02) :63-65
[3]  
环境与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瑞士) 司徒博, 2008
[4]  
Protected areas as biodiversity benchmarks for human impact: agriculture and the Serengeti avifauna[J] . Sinclair A. R. E.,Mduma Simon A. R.,Arcese Peter.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 2002 (1508)
[5]   Natural regulation of ecosystems in protected areas as ecological baselines [J].
Sinclair, ARE .
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1998, 26 (03) :39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