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鳝血土形成的条件及其在土壤改良上的意义
被引:4
作者:
徐琪
陈志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孔隙;
血土;
合量;
铸件缺陷;
母质;
有机质;
地下水矿化度;
犁底层;
亚表土层;
腐殖质层;
发育阶段;
土壤改良;
D O I:
10.19336/j.cnki.trtb.1961.04.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鳝血”是集中在耕层中下部的鲜棕色铁锰胶膜.太湖流域农民习惯上都叫“鳝血”,南京地区叫“血丝’,苏南丘陵地区与苏北里下河地区又叫“红筋’或“红(?)”,不管“鳝血”的叫法有几种,而以“鳝血”等形容词命名的土壤,都是当地水稻土中肥力水平最高的土壤,即农民所说的“看家田”.宜稻宜麦,稳定高产,从已有资料看鳝血是长江中下游稻麦二熟地区水稻土上的肥力指标之一.所以研究鳝血土形成的环境及其培育途径,在土壤改良,特别在培育肥沃水稻土方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