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同震重力与形变效应模拟

被引:35
作者
申重阳 [1 ,2 ]
李辉 [1 ,2 ]
谈洪波 [1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 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位错理论; 重力变化; 形变; 模拟;
D O I
10.14075/j.jgg.2008.05.020
中图分类号
P315.72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平面位错理论及已有的地震波反演结果,模拟了汶川Ms8.0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并给出了地表同震水平和垂直位移。模拟结果表明:同震重力和形变变化显示出发震断层倾滑逆冲兼右旋走滑综合特征;同震重力变化明显,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和负对称四象限分布图像,受地表垂直形变影响明显,近场区尤甚;远场重力变化一般在10×10-8ms-2以下,近场重力变化剧烈,最大可达50×10-8ms-2以上。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活动特征浅析 [J].
焦青 ;
杨选辉 ;
许丽卿 ;
王博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04) :7-11+37
[2]   断层位错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特征研究 [J].
谈洪波 ;
申重阳 ;
李辉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04) :54-62
[3]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J].
周荣军 ;
李勇 ;
Alexander L Densmore ;
Michael A Ellis ;
何玉林 ;
王凤林 ;
黎小刚 .
矿物岩石, 2006, (02) :40-51
[4]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J].
李勇 ;
周荣军 ;
A L Densmore ;
M A Ellis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40-51
[5]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J].
唐文清 ;
刘宇平 ;
陈智梁 ;
张清志 ;
赵济湘 ;
B.C.Burchfiel ;
R.W.King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03) :57-59+83
[6]   龙门山断裂带的性质与活动性研究 [J].
安其美 ;
丁立丰 ;
王海忠 ;
赵仕广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02) :115-119
[7]   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 [J].
白兰香,闻学泽 .
四川地震, 1994, (03)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