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被引:24
作者
任正隆
T.Lelley
G.Rbbelen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哥廷根大学植物育种研究所,哥廷根大学植物育种研究所雅安,西德,西德
关键词
易位; C-带技术; 小麦; 小黑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1,F?和F?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麦和277条黑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在不同的世代和株系中,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变化在4.35—14.07%之间,平均7.10%;黑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在0.48—52.78%之间,平均25.23%。鉴定的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涉及了黑麦的14条不同的染色体臂和小麦的A、B和D组染色体。易位的48.57%发生在小麦和黑麦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51.43%发生在非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黑麦染色体臂参与易位的频率不同。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在杂种的早期世代,使用适当的选择技术在F3获得了纯合的易位植株。文中讨论了快速选育易位系的技术和它们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4+291 +2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