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M10和PM2.5反演大气能见度

被引:4
作者
李学彬
迟如利
徐青山
魏合理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气溶胶; 能见度; PM1O; PM2.5;
D O I
10.13741/j.cnki.11-1879/o4.2008.04.01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PM10和PM2.5与能见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PM10和PM2.5来计算能见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M10和PM2.5与粒子谱分布的关系对能见度进行了计算。采用2004年8月在北京的测量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08 / 609+612 +6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测量气溶胶单粒子折射率方法研究 [J].
李学彬 ;
蒋兴浩 ;
徐青山 .
光学技术, 2007, (05) :645-647
[2]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J].
王京丽 ;
刘旭林 .
气象学报, 2006, (02) :221-228
[3]   水雾遮蔽性能的计算和分析 [J].
许波 ;
时家明 ;
汪家春 ;
袁忠才 ;
王甲寅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5, (01) :38-41
[4]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J].
阎逢旗 ;
胡欢陵 ;
吴永华 ;
范爱媛 ;
虞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34-36+40
[5]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李成才 ;
毛节泰 ;
MICHAEL BERGIN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468-471
[6]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J].
毛节泰 ;
张军华 ;
王美华 .
气象学报, 2002, (05) :625-634
[7]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J].
安俊岭 ;
张仁健 ;
韩志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25-29
[8]  
高等大气物理学[M]. 气象出版社 , 周秀骥等 编著, 1991
[9]  
应用大气光学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宋正方编著, 1990
[10]  
双散射角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气溶胶折射率 .2 胡欢陵,李学彬,李琛. 过程工程学报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