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早期肾脏损伤

被引:15
作者
尚琪
蔡诗文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活性变化; 肾小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蛋白尿; 庆大霉素; 肾单位; 尿成分异常; 艮他霉素; NAG; 早期肾脏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研究环境与生产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首要的任务在于发现病理前期的变化。在寻求环境和生产性肾毒性物质对肾脏损伤的指标中,尿酶的测定日益受到重视。其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3.2.1.30)是一项应用条件基本成熟并能反映早期肾脏损伤的生化指标。一、尿NAG的组织来源 (一)NAG的生理作用与组织分布 NAG是细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之一,属糖苷酶类,参与机体糖蛋白、糖脂和氨基葡萄糖苷多糖的分解代谢。分子量127000~140000道尔顿。全身各组织脏器均含有NAG,以肾脏中此酶活性最高,主要分布在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肾皮质酶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唾液和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测定方法 [J].
杨振修 ;
冯仁丰 ;
陆慈安 .
上海医学, 1983, (04) :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