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任炳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关键词
冰川末端; 祁连山; 气温; 乌鲁木齐河源; 天山; 喀喇昆仑山; 西藏; 冰川物质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自195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冰川考察以来,就注意到冰川变化的问题,但因处于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除取得少量访问资料外,冰川变化的定量资料甚少。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察区域的不断扩大,先后在天山、祁连山、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其他山区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批冰川变化资料施雅风等,1964;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郑本兴等,1975;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80;张祥松,1980;Wang Wenying,1983;李吉均等,1986)。现根据三十年(1958—1988)来的文献资料并作若干补充,统计了我国主要山区242条冰川末端变化状况。虽然这些资料逐年连续性较差,时间系列多数较短,卫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若干关系 [J].
张祥松 ;
孙作哲 ;
张金华 ;
康兴成 .
冰川冻土, 1984, (04) :1-12
[2]   南迦巴瓦峰的跃动冰川 [J].
张文敬 .
冰川冻土, 1983, (04) :75-76
[3]   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 [J].
康兴成 .
冰川冻土, 1983, (04) :57-62
[4]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的基本特征 [J].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托木尔峰冰川考察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8) :736-744
[5]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冰川的近期进退变化 [J].
张祥松 .
地理学报, 1980, (02) :149-160
[6]   祁连山冰川的近期变化 [J].
(Investigation Team on Utilization of Ice and Snow Eesources in the Qilian Shan ;
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
Academia Sinica) .
地理学报, 1980, (01) :48-57+99
[7]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8]   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 [J].
施雅风 ;
谢自楚 .
地理学报, 1964, (03) :183-213
[9]  
西藏冰川[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6
[10]  
天山乌鲁木齐河冰川与水文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编辑,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