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特征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17
作者
傅强 [1 ]
孙喜天 [1 ]
刘永斗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 古纬度; 古水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气候变迁及古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纬度为北纬31.03°,比现在所处的纬度35.10°偏南4°多,推测晚三叠世时鄂尔多斯湖盆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繁盛,能够形成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利用泥岩B,Sr,Ba元素测试结果及Sr,Ba质量分数比值法,以及岩石碳酸盐岩胶结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长8期-长6期湖盆是一个淡水湖盆,长8期-长7期-长6期湖盆水体范围与深度经历了收缩-扩大-收缩的过程,纵向上构成了储层-烃源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从湖盆演化的特征上论证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油气勘探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37 / 15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J].
文华国 ;
郑荣才 ;
唐飞 ;
郑爱萍 ;
桑廷元 ;
陈守春 ;
李瑰丽 ;
李联新 .
矿物岩石, 2008, (01) :114-120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J].
傅强 ;
李益 .
现代地质, 2006, (04) :579-584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J].
王宏波 ;
郑希民 ;
冯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5) :677-681
[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张庆龙 ;
徐旭辉 .
沉积学报, 2006, (04) :549-554
[5]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剑锋 ;
马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89-293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J].
杨友运 .
地质通报, 2005, (04) :369-372
[7]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J].
郑荣才 ;
柳梅青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22-27
[8]   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与古纬度的分布变化 [J].
吴汉宁 ;
常承法 ;
刘椿 ;
钟大赉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3) :99-105
[9]   层序地层学在湖相盆地中的应用探讨 [J].
薛良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6) :29-34+40
[10]   鄂尔多斯地块二叠系至三叠系古地磁研究及其意义 [J].
吴汉宁 ;
朱日祥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0, (02) :89-93